序号  | 立项类别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成员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1  | 重点项目  | 和合共生:成都公园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非遗系统性保护路径探究  | 许诺  | 康玉潇、冷南羲、程鑫  | 南京大学  | 
2  | 重点项目  | 成都竹编纹样与数字化建筑设计融合研究  | 丁玎  | 秦媛媛、徐倩倩、鲜礞、余娅晴、丁永康  | 西华大学  | 
3  | 重点项目  |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 朱强  | 武亮、殷宇飞、归澜澜  | 湖州师范学院  | 
4  | 重点项目  | 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大灯影的三国文化传播路径与交流平台研究  | 罗兰秋  | 王殿林、梅铮铮、梁开通、君伊、袁承欣  | 成都体育学院  | 
5  | 重点项目  | 怀远藤编在公园城市旅游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与设计研究  | 赵庆  | 陈思裕、段禹农、马泽群、刘森林、李婷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6  | 一般项目  | 新时代成都非遗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黄信  | 徐兴美、颜晓英、俞森林、于云飞、王惠琼  | 南宁师范大学  | 
7  | 一般项目  | 成都蜀绣纹样数字重塑的实践机理与传承路径研究  | 朱光良  | 宋兵、王小童、李威、 邱意之  | 西南科技大学  | 
8  | 一般项目  | 数字叙事视角下的成都蜀锦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 孟凯宁  | 高诗蕾、张晨蓉、王佩灵、蒙建青、刘静  | 西华大学  | 
9  | 一般项目  | 嬗变进程中青城武术的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  | 胡航  | 李明达、 王世伟  | 成都体育学院  | 
10  | 一般项目  |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蜀锦纹样研究  | 任杏媛  | 毛艳红、王娟、胡勇、 鲜金宏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11  | 一般项目  | 集成成像3D拍摄技术在非遗全真三维数字化中的应用研究  | 吴非  | 陈良维、赵百川、纪佳李、叶壮、尚婉昕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12  | 一般项目  | 成都市非遗工坊的发展模式及社会功效研究  | 郭萍  | 杨渝坪、付伟、李星丽、江硕  |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13  | 一般项目  | 成都非遗元素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效果与提升路径研究  | 张婷  | 罗兰秋、范雨涛、龙波宇、林艺佳、Jiratchaya Namwong(泰)  | 成都大学  | 
14  | 一般项目  | 成都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  | 邓超  | 张婷、郑伯梅、陈彦竹、陈俞成、龚铃惠  |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 
15  | 一般项目  | 成都非遗民间文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当地化研究  | 刘馨雨  | 赵丽云、陶奕如、刘禹冰  | 四川传媒学院  | 
16  | 一般项目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 向真真  | 漆晓玲、黄飞燕、李晏沄、刘琪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17  | 一般项目  | 短视频赋能蜀绣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刘杨  | 周蜜、陈昀怡、刘光英、宋自容、孙娇娇  | 四川传媒学院  | 
18  | 一般项目  | 古蜀锦的纹样形式和艺术风格研究  | 冯燕  | 李青、钟慧、黄晶晶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19  | 一般项目  | 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群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成都市传承人群为例  | 刘丽华  | 祝红军、隗送爽、魏玉君、赵心雅、肖友国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20  | 自筹项目  | 传统手工艺非遗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道明竹编为例  | 罗琴  | 胡慧玲、李洁慧、文志远、赵漫、金爱晖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21  | 自筹项目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阈下蜀绣“两创”内涵研究  | 苏杭  | 姜旭、王双、王高杰  | 西藏民族大学  | 
22  | 自筹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以武侯蜀宫琴台为例  | 汪雨  | 毛天天、唐月玥、牟染  | 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党校  | 
23  | 自筹项目  | 非遗传承与保护背景下道明竹编融入地方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 赵漫  | 张晓凤、舒望、张力为、赵春红、庞德志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24  | 自筹项目  | 非遗文化视角下传统制作技艺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彭州田鸭肠火锅制作技艺为例  | 李开颜  | 陈韵秋、翟笑然、周可易、文兴香、明安维  | 西华师范大学  | 
25  | 自筹项目  | 成都市“非遗+特色街区”产业利用发展模式研究--以青羊区文殊坊为例  | 侯佳佩  | 谢林芸  | 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党校  | 
26  | 自筹项目  | 川剧经典资源转化为类型游戏可行性研究  | 秦晴  | 林伟、刘纬、刘世章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27  | 自筹项目  | “蜀绣”文化传承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 余欢  | 余欢、刘文钦、邹冰玉、刘丽芳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28  | 自筹项目  | 非遗传承视域下成都市文旅空间的守正创新研究--以蜀绣为例  | 唐颖  | 王雪萌、刘任凤、宁杰  | 西华师范大学  | 
29  | 自筹项目  | 成都市新繁棕编创意开发研究  | 周敏  | 周敏、胥敏、朱晓露  | 四川传媒学院  | 
30  | 自筹项目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高职院校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研究  | 李晏沄  | 漆晓玲、戴黎、吴娅、 伍飞霏、向真真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31  | 自筹项目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述研究  | 吴娅  | 戴黎、凃玥、陈汁、李鑫、刘琪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32  | 自筹项目  | “以文育人”视阈下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石全  | 王梦瑶、任渺  | 西华师范大学  | 
33  | 自筹项目  |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以成都市3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为例  | 刘鑫  | 徐太军、刘伟、刘川  | 西化师范大学  | 
34  | 自筹项目  | 四川清音融入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  | 李艺  | 张雅莉、赵梓含、申娇媛、董逸文、王晓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35  | 自筹项目  | 四川扬琴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 翟驰  | 孙潇潇、张佳明、郑文、王强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36  | 自筹项目  | “文化传承”与“青春表达”:以成都非遗涵育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  | 刘琪  | 刘文钦、戴黎、李飞燕、向真真、何梅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37  | 自筹项目  | 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以成都蜀绣为例  | 王仁宇  | 李文雨、易仕玲、李开颜  | 西华师范大学  | 
38  | 自筹项目  | 融媒体时代成都市非物质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究  | 赵雯祺  | 张浩川、张甜、王明成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39  | 自筹项目  | 成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高校思政育人“同频共振”的路径研究  | 张文  | 蒋璧蔚、刘朝祥、唐琦、薛凌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40  | 自筹项目  | 成都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阴氏中医正骨法为例  | 王洋  | 王洋  | 西华师范大学  | 
41  | 自筹项目  | 四川清音审美文化研究  | 李文杰  | 张佳明、李金华、罗雪娇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42  | 自筹项目  | 人工智能辅助成都非遗手工艺传承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 丁宇诚  | 李浩、尹婧、李怡君、李诗沛、余林  | 四川传媒学院  | 
43  | 自筹项目  | 非遗文化在城市主题公园中的运用与传承--以成都市为例  | 肖祥娟  | 李学勇、彭浩  | 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  | 
44  | 自筹项目  | 校企合作模式下川剧数字化传播设计研究  | 赵晔  | 金谛  | 四川传媒学院  | 
45  | 自筹项目  | 新时代成都皮影传承与发展研究  | 王娅茜  | 周琦、吴语芮、赵娟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46  | 自筹项目  | 编织跨文化对话:融媒体时代蜀锦的国际传播探索  | 林天梅  | 刘刚凤、喻红、王敏、 谷彦瑞、杨宗英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47  | 自筹项目  | 基于AIGC的成都非遗蜀锦数字化开发研究  | 叶峻榛  | 李茂、刘霞、朱晓露、 郭子钰、马泽骞  | 四川传媒学院  | 
48  | 自筹项目  | 非遗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之怀远三绝制作技艺的口述实录  | 张媛  | 陈佳颖、王路、廖锐、 彭颖、杨闽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49  | 自筹项目  | 新媒体视觉下纺织类非遗在高校传播路径研究  | 李鑫  | 宝娟、李莎、李飞燕、吴娅、漆晓玲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50  | 自筹项目  | 成都扎染及蜡染非遗技艺地域文化特征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  | 杨渝坪  | 王歆、郭萍、李星丽、 董泓、张小平  | 成都大学  | 
51  | 自筹项目  | 基于S-O-R模型的川蜀非遗文创产品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石丽莉  | 曾富强、刘媛媛、文雪梅、孙健康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52  | 自筹项目  | 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的路径研 究——以新津绳编为例  | 杨宗英  | 王敏、李燕、夏倩、林天梅、杨文艺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53  | 自筹项目  | 基于触媒理论探究非遗民俗与城市空间的交融共生——以成都灯会为例  | 彭美菡  | 罗娜、赵舒、王永欣  | 四川传媒学院  | 
54  | 自筹项目  |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棕编传承人李天清口述史研究  | 向桂琰  | 王崇学、向青青、朱欣意、杨静姝、廖鸿霖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55  | 自筹项目  | 羌绣在服装数字化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 何彧  | 秦诗雯、刘畅、钟华、 黄晶晶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56  | 自筹项目  | 当代设计视阈下羌族服饰色彩文化内涵与创新发展研究  | 姜旭  | 徐兴美、王双、苏杭、 徐嘉威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57  | 自筹项目  | 新时代下绵竹年画传承与发展研究  | 吴雨芮  | 周琦、王烈娟、王娅茜  | 四川工商学院  | 
58  | 自筹项目  | 《一经一纬总关情--蜀锦的故事》科普读物  | 张驰  | 李晓岩、胡雪梅、胡光俊、唐至红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59  | 自筹项目  | 成都绳编技艺--新中式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  | 钟慧  | 冯燕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