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刁家志,四川成都人,挂职前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生物技术专职教师,兼任材料与环保学院工会主席、教工支部书记。2019年3月,经学校选派到色达挂职年龙乡党委副书记。2020年12月,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返回工作岗位。2021年1月,拟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结缘
2019年1月初,正值学校期末考试之际,我批改完一个班的试卷,学校党委常委、原组织部部长崔静在材料与环保学院办公室正式通知我,准备一段时间,然后到色达县年龙乡挂职乡党委副书记一年,专职从事精准扶贫工作。这是我正式结缘色达的开始。
色达此时对我来讲,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虽然我曾经前往西藏拉萨和阿坝藏区短暂旅游。我的内心是好奇和忐忑的,好奇是对藏民族文化的向往和钦佩,忐忑的是家里孩子还不满三岁,以及即将面临的遥远的高寒高海拔六类地区的艰苦工作和生活。
3月22日,我正式启程,踏上挂职援藏之路,24日到达了所挂职的色达县年龙乡。乡党委书记泽旺仁真同志和乡干部用浓重的藏族礼仪欢迎我,每位干部为我献上洁白的哈达,此时,我的内心无比温暖,“高反”“缺氧”什么的,全部都抛之脑后。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从长期生活的大城市到川青边界的一个深度贫困藏族牧区乡镇,落差极大。宿舍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水设施,没有独立卫生间,生活用水要到食堂旁边的水井自取。难忘在乡上的第一个夜晚,我看到了有生以来最为美丽的星空,也体会到在高原的难以入眠。因为高原缺氧,这个夜晚没有深度睡眠,记不清醒了多少次,也不知是怎么度过去的。
面对生活上的极大落差,我思考更多的是,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去履行好精准扶贫职责。
第二天一早,得知泽旺仁真书记和俄日村驻村工作队要到俄日沟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我主动请缨,参加了这项工作。
俄日沟沟口离乡政府10余公里,需途径青海省地界才能前往。已是3月底,这段路仍有积雪,有些路段还有厚厚的冰层,车行至冰层上,能明显感受到在侧滑,而路边是湍急的杜柯河(大渡河源头)。
此行入户的第一户是青麦汪多家,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的藏族牧民家。这家住房是10年前的牧民定居房,有着浓郁的藏式建筑特色;客厅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钢炉,“客厅”同时兼具厨房、餐厅甚至卧室的功能;客厅旁还有一个房间,更多用于存储粮食和衣物。房子不大,但使用效率非常高,让我不得不为藏民族的智慧点赞。
我跟着第一书记三兰初记一本账,向驻村工作队员德却学习看明白卡和帮扶手册,听泽旺仁真书记用藏汉双语为老百姓讲政策。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走到第十户时天色已晚。
融入
实践和感情促进了我快速学会和融入工作。此后,我跟着乡长泽仁阿珂陆续到其哈玛村、日撒玛村排查水井和住房,跟着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完成扶贫手册、帮扶手册和一本账,参加县里的各种脱贫攻坚培训……短短一个半月里,我从一个脱贫攻坚的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分管全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副职。这段时间和乡上干部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也让我快速融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
作为外地挂职干部,乡上同事对我倍加照顾。一次在海拔4100米的其哈玛村过沟,都4月天了仍是大雪漫天、寒风刺骨。第一次遇到如此恶劣的气候,再加上连续行车70公里,晕车、寒冷叠加,导致我出现了高原反应,同事们立即让我在活动室休息,让我靠近钢炉取暖。喝上热水、取暖后,我的症状立刻减轻。他们告诉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吸氧,以免产生依赖。
此时的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同事,不禁涌出了热泪,我深刻体会到了“奉献”一词背后沉甸甸的含义。包括乡长在内,很多干部、其中还有部分女干部,在年龙乡这个高海拔的深度贫困藏区乡镇,都已经工作八年以上了。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远离自己的丈夫、妻子及儿女,长期不能为父母尽孝,还让父母时刻牵挂、担忧。乡上通柏油路、电、网络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往,干部下村要骑摩托车。真不敢想象他们骑摩托车70公里、到海拔4100米的其哈玛村开展工作的情景。
惊魂
时间进入2019年6月,色达迎来了最美丽的季节,我也领略了高原气候的变幻莫测。
6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我与各村驻村干部一起,遍访乡上贫困户居住的每一条沟,走访其哈玛村和俄日沟所有的贫困户。一到中午,就和乡上同事围坐在鲜花盛开的草坝上,吃一碗糌粑,或泡碗方便面。热情的群众会为我们端上热茶或开水。我们一边吃喝,一边欣赏着蓝天白云和碧绿草原融为一体的美景。
可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一次在俄日沟,暴雨突袭,河水立刻暴涨,冲毁了我们刚才过河的小桥。贫困户家旁边的小沟,雨水中夹杂着泥土和石块,河道里面已经形成了小股泥石流。返回乡上的途中,乡长为了护送大家安全顺利过河,不幸落入了水中,起来后冷得全身发抖。色达是没有夏天的地方,河水冰冷刺骨,此时最让人担心的是乡长感冒,在高海拔地区,感冒可不是小事,严重的话,会引起肺水肿而失去生命。回到乡上,我们发现另一组同事德却的车满身是泥,原来他刚经历了生死时速,车刚过俄日沟沟口,沟口就爆发了泥石流,通往其哈玛的村道已经完全中断了。
欣慰
单秋和桑灯是住在俄日沟的两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我通过走村入户和村民大会认识了他们。一年半的挂职经历,让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和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满意的笑脸。
第一次到单秋家时,他还是一名僧人。现在他已经还俗,在村民大会上已经是帅气的藏族打扮,和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过着甜蜜而幸福的生活。今年年初,他家购买了小汽车,在乡政府碰见我就打招呼,满脸是幸福的笑容。
桑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村民大会,他总在第一排,穿着藏装,黑黑的脸,洁白的牙齿,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他家人口众多,在俄日沟享受了100平米的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初,他家也购买了小汽车,路过乡政府时,他特意开到我面前,同样是黑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带着满是幸福的笑容。
他们是年龙乡253户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奔康路的缩影。2020年收入评估,全乡所用贫困户收入都达到了人均5000元以上,绝大部分人均在8000元以上,和2019年相比,变化相当大。变化这么大的原因之一,是脱贫攻坚改变了群众“戒杀生”的落后思想观念。群众由以往偷偷卖牛,转变为现在能光明正大地卖牛,收入提升明显。
情怀
或许因为有教育工作者的背景,我特别关注乡里的义务教育和控辍保学工作。
一次我们自己排查,发现一名下修它村适龄儿童还未入学建立学籍。当晚我和泽旺仁真书记、下修它第一书记拉吉格西、学校老师多忠、村委会主任学洛一起去他家的夏季牧场。越野车在夜晚驶出国道,涉水过了一条小河,在学洛的手电筒指挥下,沿着几乎看不到的崎岖道路,终于来到了该户夏季草场的帐篷。
这个孩子户籍上是8岁,但是实际行为能力如同5岁,嘴里还一直含着手指。多忠老师专业地用一年级入学标准评估着孩子,我们也录了相关视频。
次日,我们到县医院和教育局对接,为这个孩子开具了延缓入学证明,并向家长宣讲了贫困户医疗扶贫政策,让孩子能得到进一步的治疗。
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在进一步就医检查了,第一书记也在积极地为孩子落实医疗帮扶。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也让家长十分感动。
一年半以来,我与全乡同事一起,围绕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贫困村“一低五有”,乡“一低三有”开展工作,对标每一个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三场大的“考试”,截止今日,已清零了所有问题。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次精准扶贫的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抗缺氧”的色达精神。与色达干部一起书写年龙乡摆脱贫困的奋斗史,见证色达县脱贫攻坚完美收官,是我挂职色达的最大收获,也是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2020年12月17日,我收到关于返岗的正式文件,内心五味杂陈。舍不得色达,舍不得年龙,舍不得离开一起奋战脱贫攻坚的兄弟姐妹们!谨以对色达的祝福,为短暂的挂职生涯划上句号。
色达是我的家,我坚信色达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金马儿女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
色达,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