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人生百态起起伏伏。风尘拂去铅华脂粉,可它永远不能磨灭责任的庄严;雨雪腐蚀着金属外壳,可它永远不会打落责任的光环。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毛主席也曾称赞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2006年我国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四)》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二枚邮票图就是茅以升先生。2019年,茅以升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宋学者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则徐也曾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是我们心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翻开历史的卷页,回顾历史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爱国爱家的感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而家国情怀中的责任与担当无疑是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缘由。作为国家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仅要有爱国情怀,还要于危难之中铭记自己的责任,不离不弃,敢于担当,勇于承担。
他曾说:“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在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在秦淮河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胃疼没有去。由于桥上人太多而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小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几本,由此他还获得了“小桥迷”的称号……
他曾说:“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1916年,茅以升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1917年,茅以升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学位;此后,又获卡耐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在美国学习期间,茅以升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渐渐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任何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美国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留学回国后的茅以升目睹着中国的江河湖海上都是外国人造的桥。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桥梁。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他费尽心血,忍受巨大压力,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方法,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了5年的努力成功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
他曾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可好景不长,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却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钱塘江大桥竣工不到三个月,杭州沦陷。面对日寇将袭的危难时刻,他点燃了导火索,亲手炸毁了这座饱含自己两年半心血的大桥。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37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塘江大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为阻止日军进攻,茅以升虽十分痛心,却还是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他曾说:“不复原桥不丈夫。”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部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2500公尺胶片和详细图表、文卷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存下来,后来这些资料对钱塘江大桥的修复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回到杭州主持修复钱塘江大桥,1953年修复完工恢复通车。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前后14年,历经建桥、炸桥、复桥三个时期,这是古今中外建桥史上从未有的事情。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是基础,是家的延伸。“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国家的车轮滚滚向前,离不开无数“为天地立心”的先驱们的大力推动。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中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们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展示出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排除万难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新时代新青年为祖国事业作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继承前人的品格——为天地立心。
我想,他们走在前方的身影不再孤单,因为后面有我们。
(作者:叶圆梦 我校服装学院学生、大学生记者团成员)
来源:学习强国 四川学习平台 2021-09-01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627972794634139011&item_id=662797279463413901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30481946388&showmenu=false&ref_read_id=4fa8c730-00f7-459c-9589-45a602048478_163758728465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