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楼
学校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实训楼群
图书馆
开学季,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为大一新生作了题为《根植历史文化土壤,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开学第一课专题讲座。夏平带领大一新生回顾了学校80年改革发展的风雨历程,帮助新同学们全面了解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会到了学校从最初的创业维艰,到如今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理解了学校“德修于正、学究于行”校训的丰富内涵和“衣被天下”的家国情怀,引导新同学由衷地为进入八秩纺专而自豪,同时自觉树立新阶段新目标和“让明日纺专为我骄傲”的豪情。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39年创办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2019年学校建校80年。学校现为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执行学校、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2018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排行中,学校位列第34位。学校思政部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人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荣誉;1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4名辅导员获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3人获全国片区赛二等奖,1人获一等奖。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蔡玉波在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时强调,健全的教育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包括价值观塑造,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近年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实现思政教育“四衔接”:主渠道和主阵地衔接、时效性和思辨性衔接、小课堂和大课堂衔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衔接,增强青年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获得感,在社会实践中的使命感,在成长成才中的满足感,不仅让思政教育“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而且还“潜移默化”“营养美味”。
主渠道和主阵地衔接,转变教学方法让可信的理论更可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教育主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展,线下向线上延伸,作为主渠道的思政课堂,要让深层次的理论渗入学生成长轨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快速转变思政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堂随着学生成长的节奏“翻转”起来。
一是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充分利用超星等信息化平台,线上组班,进行线上问答、线上考试,开展网络大讨论、时政小贴吧等,建成一批省级、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以往“枯燥”的理论文字瞬间华丽转身成为可触、可感、可爱的“思维大碰撞”。二是“思考”代替“识记”。思政课设置一周时事播报、十九大思维导图制作、“两会”新闻我来报等环节,学生在课外自主收集时事话题,课上“讲新闻—辩新闻—说新闻”,教师现场进行引导。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来“古板”的思政课堂成功转型为青年正确认识世界的“万花筒”。三是“主动”代替“被动”。学校拿出形势与政策课1/3的课时,举办形势与政策学生讲课大赛,课外自主“备课”,课内现场“授课”。将思政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教学”。
时效性和思辨性衔接,融通教学内容让严肃的知识更时尚
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更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从思政课程内容入手,将思政教育的内涵延展,不仅“心有家国”,还要“心有明镜”。
一是思政课程体系化。采用集体备课形式,专题教学和章节教学结合,将思修等多门思政课程内容融会贯通,避免内容重复、脉络不清、脱离实际等现象,既保证知识系统性,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思政课程时代化。结合当下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设计教学,如偶像崇拜、网红盲目追捧等,以生活化视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局势设置教学内容,以大局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崇高情怀。深入浅出的课程设计,既回应了学生关切,又引领学生用辩证思维看问题。三是思政课程品牌化。将思政课搬上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时代楷模、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到校讲座,举办其美多吉先进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陈卉丽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受到师生追捧。品牌式的专家讲座,有深度、有高度、有启发,理论大家、先进典型的宣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
小课堂和大课堂衔接,拓展教育空间让奋斗的青春更美丽
小课堂在学校,而大课堂在社会,理论最终要回归实践,思政教育不仅体现在人文的修养更体现在身体力行的实干中。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覆盖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中,让青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校园里接受熏陶,在实践中淬炼坚守。
一是营造文化环境。以校史馆、校歌传唱、校园舞台剧展演、学校精神文化讲解为中心打造爱校文化圈,以明清家具博物馆、西南少数民族服装服饰陈列馆、蜀绣研究中心、蜀锦技艺传习所等为中心打造传统文化学习圈,以大师工作室为中心打造工匠精神传承圈,以经典诵读、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和颁奖典礼为中心打造核心价值感召圈。通过文化环境的塑造构建思政教育的“同心圆”。二是做实社会实践。在战旗村、农科村等建立10余个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政策宣讲、美化乡村、“农夫记忆”劳动教育等,参与学生达总人数的1/2。与郫都区战旗村合作开展的“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社会实践模式,已持续开展11年,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三是挖掘社会资源。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邛崃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用实际案例筑牢法律底线;联合儿童福利院开展残障儿童关爱行动,用义务服务强化社会责任;走进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用革命英雄事迹激励斗志。
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衔接,挖掘思政元素让知识技能有思想
今年3月18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太扎姆作为四川高校辅导员代表,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太扎姆说:“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出具备大国工匠技术的专业人才,更要积极探寻适合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具有大国工匠品质、精神、情怀的人才。”学校党委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是需要相互协作,综合教育。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又不乏深度。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确所有课程和课堂都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站在政治高度组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每个教学院部试点2门以上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从中提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治意识等思政育人要素,通过专业课堂生动自然地释放出来。如在纺织、服装、机械、电气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工匠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志图强。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涵养学生心灵和德行。
与此同时,学校充分深入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使学生时时、处处、事事无不陶冶在立德树人氛围之中。
(数据来源: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