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365在线平台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成都纺专“十三五”事业发展回顾(1)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20年10月15日 15:46        点击量:    

【编者按】“十三五”期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以文化技艺的传承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技术技能的创新发展,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五年来,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优势更加突出、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基本实现“四个提升”“五个前列”规划目标。

值此“十三五”“十四五”交替之际,学校特推出“十三五”事业发展回顾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建设发展成就,以飨读者。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积极构建“专业群+学院”协同发展的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1.探索跨学院专业群建设,获批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在优质校建设期间,建设4个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群,探索跨学院专业群建设方案。

undefined

2019年申报“服装设计与工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并获批。

构建服饰与时尚创意、新材料、智能制造、贸易服务、轻工产品设计、文化旅游6个特色专业群,服务区域地方产业发展。

建立专业集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专业集群+学院”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专业群内部共建共享机制。

2.紧扣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2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设立订单班5个。

2018年,校企联合开发教材81种,校企共同开发课程151门。

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

建立国家级智慧服装产教融合基地,与26家企业共建22个实训基地及研发中心,校企共建省级、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undefined

牵头成立西南电梯职业教育联盟、暖通空调产教联盟、“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3家职教联盟,参与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时尚产业联盟,并依托联盟开展“3+2”中高职一体化、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中英合作艺术设计专业等改革,构建“校地政行企”联动育人机制。

开展学分制改革,建立学分互换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技术技能竞赛;实施校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9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6个,建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

undefined

设立正保创业学院、京东物流学院等产业学院,开设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3门、校级5门,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嫘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双创俱乐部、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双创平台。“十三五”期间在校学生申报各类专利近500项,毕业生创业人数超过50人。

3.贯彻质量立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不断完善“五纵五横双引擎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

一是以8大专项规划和9个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分解目标,并分解传递到各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形成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规划体系,打造5个层面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

二是以8字形质量螺旋为诊改运行基本单元,根据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设立运行要点。在学校层面设立13个诊断要素和144个质控点;专业和课程层面分别设立54个和37个质控点,设立3个等级、4个标准;教师层面设立34个诊断要素和171个质控点;学生层面设立8个诊断要素和28个质控点,并明确5个层面各环节具体内涵、质量保证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诊改。

三是双引擎驱动,提供诊改动力。印制学校的建设方案和问答手册,校园公众号推出诊改小知识,校领导参加校内外诊改工作专题研讨17 次,中干与教职工参加校内外诊改工作培训 24 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建设方案 17 次,大型修改 5 次,完善《目标考核办法》等,学校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层次质量文化体系初步形成。

四是按照“规范标准、统一入口、流程重构、数据共享”的原则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建立诊改大数据中心,构建起5个层面的画像,完成校内各个系统与大数据中心的对接,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可依托大数据中心主动开展自诊,自动形成自诊报告。

通过推进诊改工作,学校质量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由零散向系统、由模糊化向定量化、由运动式向常态化的转变正在形成。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新建管理制度67个,出台5个层面的诊改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学校理事会章程,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出台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学校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期间,专业对口率由2017届的68.39%上升至2019届的85.2%,学生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项由2017年的95项上升至2019年的142项,“互联网+”校赛参加人数由2017年的836人上升至2019届的1836项,2019年获得“互联网+”国赛银奖,取得突破性成绩。

4.强化内涵建设,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搭建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建成智慧教室2间,改造多媒体教室60余间,100%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

建设网络课程434门,建立9门省级、4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成4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每年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操作、在线课程开发、资源库建设等培训,最多达900余人次/年;举办校级“互联网+”教学技能竞赛,参与教师覆盖所有学院;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获奖80项。

5.注重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贯彻落实《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易班网络思政主阵地,开设“易读书”“易培训”“易新闻”“易投票”“易活动”等多个板块,与校内多个部门联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易班获评2018年四川省易班优秀公共号。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学生公寓日常行为规范、公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建立学生党员公寓工作站;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和教学督导;学生毕业率从2015年的86.6%提高到2018年的94.9%。

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制”素质教育体系,设立4 个训育中心,组建7个指导教师工作团队,2019年,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改革案例入选四川省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优秀案例。每年开展20余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心理普查和辅导、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评全国2015-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学校被授予第一批四川省心理健康示范中心。

6.深化招生改革,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学校不断完善招生就业制度,招生人数逐年增长,2020年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招生31人,专科报到率达88%以上,本科报到率达90%以上。

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纳入必修课,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学校毕业生供求比达到1:7,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相关度67%,企业满意度98%,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57.64%,毕业生赴500强企业就业近300人。

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39项,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在“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中斩获金奖,毕业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关闭

犀浦校区:成都市犀浦泰山南街186号 邮编611731
邛崃产教园区:成都市邛崃市君平大道东段379号 邮编611530